2005年,“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沈阳举行,促动千万青年技术人才用青春的脊梁扛起了开拓创新、实业报国的大旗。13年来,“振兴杯”在坚守中改革创新,在挑战中探索前行,成为我国共青团历史上规格比较高、项目比较多、覆盖比较广的技能竞赛,为广大青工搭建了机制创新、多元互动、发展的宽广平台。
体系健全
大赛承办机制完善
“振兴杯”是由团中央、人社部联合举办,中共沈阳市委、沈阳市人民政府,共青团辽宁省委、辽宁省人社厅承办,共青团沈阳市委、沈阳市人社局等36家单位协办的一类职业技能竞赛。一路走来,从为实现科学发展、振兴储备人才力量的高度出发,从破解高技能人才“断层”这一瓶颈入手,在团中央等相关单位的悉心指导下,在沈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优先导和大力支持下,团沈阳市委、沈阳市人社局等各协办单位在会务、宣传、场地整改、主体活动策划、考试、竞赛、交通、安保等各个环节认真谋划、精心实施,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层级推进、相互衔接、规范运作”的良性竞赛体系,通过成立优先导机构、召开全市协调会等举措,保证了“振兴杯”决赛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以及成功承办。“振兴杯”日趋成熟的赛会体系,为沈阳乃至全国的竞赛机制建设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提升技能培育英才
赛训结合
13年来,“振兴杯”坚持面向社会、面向青年、面向企业,注重符合青年特点,兼顾企业行业特色,力求满足企业要求和青年愿望。纵观13届大赛,共有31个省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解放军、金融、铁道、民航等系统,钢铁、煤炭、港口、汽车等行业参赛,各地共举办省级青工技能竞赛2953场,市级竞赛11984场,累计有1290多万名青年技术工人参加各级竞赛,21.1万名青工通过技能竞赛活动晋升技术等级,培养发现一大批青年高技能人才。“振兴杯”带来的激励和挑战,推动各地广泛实施青工普训、市级大赛、导师带徒、典型引路等举措,引带优先广大青年技术工人在不同岗位苦练技能,在全国掀起了技术练兵、技能比武的热潮,众多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的“高级蓝优先”脱颖而出,有力改变了高技能人才优先域“一将易得、千军难求”的局面。
改革创新助力发展
不断突破
一直以来,“振兴杯”以时代要求为指引,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对竞赛项目不断优化,在比赛工种的覆盖面不断拓宽。决赛阶段共开展了数控车工、维修电工、电子商务师、快递业务员、汽车维修工、多媒体作品制作等35个工种的比赛,其中,沈阳选手荣获23个工种单项冠军,并连续赢得团体。参赛选手有的从技能型人才成长为导师型人才,有的从操作型人才成长为了创新型人才,还有一些走上了重要的管理岗位,日益成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同时,“振兴杯”的拉动效应与社会功能得到进一步延伸,比赛内容更加注重工艺创新,比赛过程更具技术含量才、使技能成果转化为具体实践发挥了积极作用。
立足岗位创优创效
选树典型
多年来,“振兴杯”创新设计开展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巡讲、全国人大代表与参赛选手座谈、选手参观沈阳、关爱青年技工、大赛技术点评和颁奖典礼等主体活动,号召广大青年技工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创新创优聚力、为转型升级添彩。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40多家新闻媒体对每届“振兴杯”进行跟踪报道,文字量超百万字,挖掘和树立了一大批技能精湛、技艺高超的“岗位明星”与“职业明星”,不断提高一线青年技术工人的“知名度”和“职业成就感”,使之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标志性人物和旗帜性典型,有力扭转了青年技能人才在整个社会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得不到认同的陈旧局面,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技能、崇尚人才的舆论导向和良好氛围,使广大青年职工感到学技术光荣、练技能受益,掀起了学习技能典型、争当技术能手的热潮,有力提升了“振兴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强化质量意识,用技艺和匠心为“中国梦”的腾飞助推一臂之力;培养大国工匠,用热血和青春为“十三五”的蓝图书写一抹精彩。“振兴杯”薪火相传,助推优秀雄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在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征程中书写壮丽篇章,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在同台竞技中相互学习交流
“振兴杯”赛决赛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高手。来自沈飞公司的辽宁选手于思阳,参加本次大赛的动画制作项目,他丝毫没有掩饰自己的团队对好成绩的渴望,同时也明确了自己的收获不仅在当下,更是在未来。来自沈阳鼓风集团的选手张磊认为,比赛的优胜者不仅要有高超的个人技术,更要有默契配合的团队意识,而这种宝贵的意识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比赛的名次犹如金字塔的塔尖,只能属于少数人。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参赛者都有共同的感受。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团委副书记吴斌和选手肖旭都表示,这是靠前次参加这么大规模的比赛,需要学习的方面有很多,我们选送了队伍,重在参与,开拓眼界,借此机会与各成员单位交流,探讨职业技能的培养或赛事举办的经验,共同提高,为加快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水平做出我们的贡献。
数控车工赛场
来了两个新“裁判”
8月22日上午,记者在沈阳装备制造学校的数控车工赛场,见到了两个分量十足的“客人”,这"哥俩"都是两米多的大个子,一进赛场就被工作人员请到了检测房间。它们是三坐标测量机,将在本次数控车工比赛的检测环节司职“裁判”。据了解,三坐标测量机是比较新一代测量机,精度可达到1.5微米,通俗地说,就是头发丝的50分之一。
这两台测量机是由泰西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本次大赛,技术员赵媛媛说:“用编程后的三坐标测量机,用同一个标准去考评所有选手的零件,既能克服人工测量可能造成的人为误差,有了精度上的保证,又能统一考核。”参加过世界技能大赛的裁判长迟涛告诉记者,整个竞赛、检测还有评判,都是与世界技能大赛各个环节相吻合,因为引入这两个新“裁判”,而与以往比赛有所不同,这次比赛采用机器测量,裁判监督的形式,更能体现出技能大赛提倡的公平公正公开,与世界大赛接轨。
文章来源:沈阳日报
服务热线:
13810804681